宋汉光
中国金融学会理事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。曾任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、党委书记,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局长、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副行长等,获“沪上金融家”和“上海领军金才”等称号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、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、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第八届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。
走进宋汉光的书法创作室,极简的白色墙面上,挂满了他的日常练笔之作,居中一幅隶书“室雅何须大,花香不在多”骨劲力厚、古拙灵秀。
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“双料身份”:
金融家,32年金融工作生涯,中国票据市场的“拓荒”人;
书法家,别署“光汉堂主”,开张博大的隶书是他的最爱。
如今耳顺之年的他,身份再度延展:
以公益为媒,这位金融书法家开启了他在慈善领域的跨界人生!
外滩觅红迹
“中国人,不爱中国爱什么?”
“换得江山春色好,丹心不怯断头台。”
“我的家里终年是很静的。”
……
上海是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、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。外滩,则是上海的城市名片、海派文化的橱窗。一大批仁人志士,如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革命文化旗手鲁迅,创办“女工夜校”的妇女运动先驱邓裕志,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唱响世界的歌咏家刘良模……都曾在外滩留下红色印迹。
他们说过的话,他们足迹所至的外滩建筑,他们值得铭记的人生壮举,在2023年春天,被后人用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呈现了出来。
今年2月28日,修缮一新的外滩历史纪念馆开办了首场公益主题展,用书法讲述“20位历史人物与20幢外滩建筑的故事”,宋汉光书写的作品也在其中。
这场展览定名“外滩红·书法摄影公益展”,由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主办,是“一支毛笔写中华”项目的首场公益活动。宋汉光不仅是书作者之一,也是此次公益展的主要策展人。
展览由20位书法家书写了20位历史人物的诗句、演讲和评价,青年摄影师拍摄了20幢外滩建筑的今貌,同时陈展。
“作为一个书法展,‘外滩红’的独特之处在于形意合一。”谈起策展初衷,宋汉光说道:“我一直觉得,书法不是一个孤立的技巧性的艺术,所谓‘笔墨当随时代’,好的书法作品,无不刻着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烙印。”因此,宋汉光希望办一场不仅有技法之美,更有内容之美的公益书法展,让内容感染人、打动人、鼓舞人。
“最初友人给我看外滩建筑照片,我没想到这些建筑中蕴藏着那么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。”宋汉光产生了一种冲动,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,让这些建筑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打卡地。在他的推动下,上海票据交易所对这个公益项目给予了全程资助。
参观过这个展览不难发现,“外滩红”巧妙结合了书法艺术、建筑摄影和人物故事。譬如鲁迅先生,展览中有其诗句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,及其名言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”而相应的建筑影像,选取的是1928年建成的光陆大戏院。1935年6月29日,鲁迅“下午邀蕴如及阿玉、阿菩并广平携海婴往光陆大戏院观米老鼠影片凡十种”。人们在观展中,鲁迅童心盎然、爱子情深的慈父形象跃然眼前。
宋汉光本人为妇女运动先驱邓裕志所写的书法作品“给她们一把钥匙,让她们自己寻找解放自己的路”也位列展览中。宋汉光说:“我前后共写了七八幅进行挑选,既要表现妇女运动先驱的志气,用了厚重的隶书;但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性,在落款部分用了章草,体现女性的柔。”
跨界组合三种艺术,使红色文化具象化,让革命故事“活”起来了。“透过它,我们能感受到某种超脱于书体技法之外的神采、意境、内涵。” 宋汉光说,这是一场红色公益,也是一次让书法走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探索。
书道结善缘
日历翻回到2014年。
是年7月11日,宁波博物馆展厅,《爱心·善行——光汉堂翰墨公益书法展》正在举行。
这是一次书法展,更是一场别出心裁的公益活动:书法展的作者宋汉光,捐出参展作品中的70余幅,义卖所得用于宁波市首座慈善公园——“善园”的建设。
从童年接触书法闻道开始,宋汉光一直跋涉在探索书道的路上——他广结同道,转益多师,尽管工作繁忙辗转嘉兴、衢州、绍兴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多地,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痴心始终不改。
一路行来,到了收获的季节了,宋汉光想,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对自己的书法成绩做个小结呢?在与友人的聊天中,一个念头涌上心头:不如办个公益书法展,让自己的书法作品和艺术寻到一条直接服务社会的道路。
捐出书法作品,服务慈善公益,宋汉光不是心血来潮,而是基于他对书法艺术社会化的深刻理解。
他在一篇《探求书法艺术社会化之路》的文章中这样写道:探求书法艺术的道路固然是孤独清冷的,但刻意地保持一种清高的姿态,远离大众,却无益于艺术本身的发扬光大,其所带来的与大众心理上的隔阂,往往比技艺上的隔阂更为严重。
宋汉光认为,借助慈善的翅膀,让书法飞入寻常百姓家,推动它的普及化、社会化,比束之高阁、售以重金更有意义。
恰巧此时,正在宁波工作的宋汉光听说了这样一个消息:鄞州区计划建造宁波首个慈善公园——“善园”。它以清末民初宁波籍实业家、银行家、慈善家严康懋的“严氏义庄”为基础,拟打造成具游览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公益慈善平台。整个项目采取“民建公助”的方式建造,其中一部分资金由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发动社会募捐。
于是,宋汉光拨通了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主事者的电话,决定将书法展定名为“爱心·善行”,展览展出100件作品,其中70幅用于义卖。
至闭展,义卖作品已筹得230多万元善款,其中大部分用于善园的建设,另有50万元则设立了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光汉堂书法艺术基金,资助宁波市青少年中华才艺“未来之星·书法”评选活动,推动书法教育的普及。
时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鲍贤伦特意发来贺信:“宋汉光先生执意要为书法艺术的普及化社会化竭尽全力,这次公益书法展更是用艺术的途径直接推动慈善事业、造福社会的有益实践,令人钦佩。”宋汉光还因此收到央视“公益的力量”名家访谈栏目的邀请。
翰墨书公益
书法或许是“小道”,但公益慈善无疑是人间大道。
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,书法更应走出书斋,服务公众,服务社会。对此,宋汉光不仅“想”了,更身体力行地去做了。此后,宋汉光调任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在一次又一次公益活动中,他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走入“寻常百姓家”,而且用艺术传递了爱心,播撒了善意。
2021年5月28日,宋汉光参加“滨江党建·金融外滩庆祝建党100周年百米长卷书法创作”活动,活动特邀宋汉光在内的三位老中青书法代表,书写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继往开来”,为此次书法创作活动开笔。
百人,百米长卷,现场创作。宋汉光展纸挥毫,以书法人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,抒发爱国爱党的情怀,献礼建党百年。
2019年,宋汉光为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长者食堂题名“益食堂”,目前食堂已开设十余家,为黄浦社区老人提供公益就餐服务,同时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餐服务。他还经常组织单位的年轻同志参与社区“长者照护之家”志愿活动,关爱老人、抚慰长者心灵、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。
黄浦区有家星雨儿童康健中心,是一所为多动症、孤独症、智力障碍、学习困难等发展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。宋汉光关爱这里的自闭症儿童,捐赠书画作品,为他们购置音乐器材,以便康复训练之用。他说:“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,这些孩子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爱护。”
2022年疫情期间,上海市文联发起“艺”起前行文艺志愿公益行动,任上海市书协篆隶委员会副主任的宋汉光自作诗一首:“千墨传真意,万毫扫顽疫,息交弄书文,悠然献长艺”,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援沪的一线医务工作者,表达战胜时疫的决心。
书如其人,其人正、其书方。宋汉光做人做事,就像他的书法一般规整、扎实。
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如此称赞宋汉光的书法追求:书法有道,书法有方,书法有魂,书法有价,书法无境。
宋汉光又接了一句,“书法有爱”——书法与公益结合,让人们在关心公益的同时,主动地来了解书法,欣赏书法。他说,慈善助人是人间大道,通过书法搞慈善,能够把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“推动书法艺术社会化的这条道路我会继续走下去,公益书法展只是一个起点。”